起源:
Wistar 研究所的 Helen Dean King 从野外捕获的野生 Norway 大鼠,并与 Aptekman 维持繁育,1930 年发现其中一个大鼠品系发生棕色突变,之后便对该突变大鼠维持着小规模繁殖。1958 年由 Willys K.Silvers 和 R.E.Billingham 选取棕色突变型动物皮肤移植相互兼容的个体,进行近交繁殖而得到的组织相容性基因几乎完全一致的大鼠。我国最初于 2008 年自英国 BKU 引进,2008 年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引入。
特征:
● 棕色毛发,稍凶猛。
● 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抵抗,对自身免疫性复合性肾小球肾炎抵抗。
● 31 月龄时心内膜疾病发生率为 7%,先天性高血压发生率约为 30% 。
● 雄性自发膀胱肿瘤比例较高。
应用:
● 常用于衰老的研究。比如老龄生殖功能下降、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等。
●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,表现感觉运动和认知能力的缺陷。
● 食物过敏动物模型,BN 具有高免疫球蛋白(特别是 IgE)应答的特性。
● 眼科相关研究。如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(CNV)的动物模型。
● 肿瘤学研究
● 免疫学研究
☆ 动物到货后,请核对动物品系、数量、性别等信息,并检查外包装及动物状态,如发现异常请及时拍照并联系我们。
☆ 动物经长途运输后,会出现体重、生理指标改变的应激反应,请适应饲养 3-7 天以上再使用,在此期间注意观察动物的状态。
☆ 动物性成熟之后,领地意识会增强,尤其是雄鼠,不同笼盒动物放在一起后经常会出现相互打斗现象, 请尽量避免将不同运输盒的动物并笼饲养。
☆ 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最适生存环境温度在 20-26℃,在饲养、运输等过程请保证环境所需,禁止放入密闭后备箱运输动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