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源:
日本 Nishimura 教授将 Ay 基因导入 KK 品系获得 KK-Ay 小鼠,因为体毛呈黄色,也称为 yellow KK。1983 年 George Gerritsen博士从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(Osaka,Japan)获得KK-Ay 小鼠的Upjohn(Upj种群), 在此之前小鼠已经近交超过 100 代,KK/Upj-Ay 小鼠是 KK 自发糖尿病小鼠同源突变近交系。最初的 KKAY 是 将 Ay/a 与 Kondo 繁育的多个 KK 亚系中的一个亚系杂交获得,由于 KK 亚系较多,而且 KK 相关糖尿病表型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,所以繁育的 KKAY 小鼠与其它 KK 亚系尚不确定有多大相似性。2008 年北京华阜康生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引入。
相关基因:
Ay :该等位基因是小鼠第 2 号染色体上的毛色 a 基因的自发突变,该突变因 DNA 结构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,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(hnRNP)与致死基因 Raly 的 5’端部分区域结合,使 agouti 位点的基因位于 Raly 基因的启动子调控之下。由于 DNA 结构的改变,Ay 突变基因除携带完整的 agouti 编码区外, 还携带 Raly 基因的 5’端部分区域,这就同时影响了 Ay 基因和 Raly 基因的表达,一方面 Ay 基因位于 Raly 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之下,在全身异位且过量的表达,这可能是 Ay 突变具有多效性的主要原因;另一方面 Raly 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,该基因表达一种 RNA 结合蛋白,该蛋白在整个发育过程和成年鼠所有组织都可检出,Ay 纯和致死极有可能就是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 Raly 基因表达缺失所致。
对照组:黑KK
特征:
● 携带 Ay 基因的小鼠纯和致死,Ay 突变基因使全身毛发变黄,覆盖其它 a 位点的所有等位基因,因此使用 的 KKAY 小鼠均为 Ay 杂合。
● 杂合小鼠在出生几个月后即表现肥胖和不孕,在 8 周龄左右会出现高血糖,高胰岛素血症、葡萄糖不耐受等 II 型糖尿病症状,这些症状受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。
● KKAY 小鼠胰岛细胞增生,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也下降,这说明造成小鼠出现 II 型糖尿病表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抵抗。
应用:
● 广泛应用于 II 型糖尿病研究。包括糖尿病相关的血管病变、肾病、脑病、角膜异常、胰岛素抵抗等,以及不同药物、饮食等对 II 型糖尿病干预或治疗效果的筛选和研究。
● 肥胖研究
● 生殖学研究


☆ 动物到货后,请核对动物品系、数量、性别等信息,并检查外包装及动物状态,如发现异常请及时拍照并联系我们。
☆ 动物经长途运输后,会出现体重、生理指标改变的应激反应,请适应饲养 3-7 天以上再使用,在此期间注意观察动物的状态。
☆ 动物性成熟之后,领地意识会增强,尤其是雄鼠,不同笼盒动物放在一起后经常会出现相互打斗现象, 请尽量避免将不同运输盒的动物并笼饲养。
☆ 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最适生存环境温度在 20-26℃,在饲养、运输等过程请保证环境所需,禁止放入密闭后备箱运输动物。